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学校特举办主题为“当好老师,写规范字”的三字(即粉笔字、硬笔字、软笔字)比赛。为了配合此次比赛有效的开展,校教科研室联合美术教研组共同编写了《硬笔字书写练习指导》,供教师们观看学习。
上期推送了《硬笔练习指导》的前三篇,本期推送最后两篇:《硬笔楷书的临摹》和《硬笔书法的创作与书写形式》。
第四篇——硬笔楷书的临摹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是对书法临帖最好的阐释,意思是说,临帖时观察要精细,写的时候要相似。临帖可以说是书法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又如同树木的根。房子的地基如果不牢固,就会倒塌,树木的根如果扎得不深,就长不成参天大树。
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
1.对临,是追求形似,尽可能地弱化临写者的个人书法特点而逼近原帖。
临习可精临(即单字临习或单个基本笔画的临习),也可以通临,初学者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单字精临开始。
临王羲之《乐毅论》
2.背临,把临帖时学到的东西背写下来,不看帖,尽量去还原它。
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渡阶段,也是为了更好地深化记忆,把先人的优处化为己有。所以选帖尤为重要,选贴古人今人字帖均可,但考虑到今人都是取法古人,所以建议选古贴为宜。
3.意临,即临摹一件作品,不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这种临摹的好处是比较自由,可以摆脱形似上的羁绊,追求神似,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这也是创作的开始。
意临钟繇小楷《宣示表》1
意临钟繇小楷《宣示表》2
初学阶段,应当多下对临、背临的功夫,等到积累了相当的功夫,便不妨进行意临的尝试。许多人刚开始就想形成自己的风格,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没有临帖基础而妄谈创作是无益的。楷书的临摹要看清自己处于哪个阶段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否则便会误入歧途,事倍功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书法的学习,贵在坚持。
第五篇——硬笔书法的创作与书写形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相信老师们对于硬笔字的书写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体会。那么,我们最后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硬笔书法的创作与书写的形式。在这期硬笔字培训中我们以楷书为主,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老师,也可以多向精典古帖汲取营养,在创作字体的选择上也可以适当关注篆书、隶书和行草书,不需要仅仅局限于楷书。
硬笔楷书作品
硬笔篆书作品
硬笔隶书作品
硬笔行草书作品
在书写习惯上,我们通常会沿用古人从上至下,从右到左的纵写格式。这是自甲骨文起到简牍书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规范,直到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执行汉字横排印刷,标志着中国汉字由竖写走向横排,数千年的传统规范被全面替代。现在我们在书写硬笔作品时,可以效仿古人竖式书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运用。
硬笔书法作品相较于毛笔作品而言,其幅面通常较小,但常用的作品形式基本相同,如条幅、条屏、横幅、扇面、楹联、长卷、册页等。
横幅
四条屏
册页
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位置,需作妥善安排,书写时注意以下各点:
(1)注意章法安排。字距、行距的大小,正文的字体和款式,要根据使用作品纸的不同与内容的多少,安排得当;
(2)注意字形的正确和风格的统一。既可以写规范简体字,也可写繁体字,但不可繁简体混杂使用;
(3)关于标点符号。可以不用标点符号,也不采用起首低头、空格和提段的书写规范;若采用打标点符号的格式,则所用标点符号既要正确又要以不损害幅面的完整、美观为原则。
题款就是指书法作品正文以外的其它文字,它主要是用来说明书写作品的作者、书写时间、地点等。款式按长短分为长款和穷款。按位置分为上款和下款。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落款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款字的大小应与正文字的大小相协调。题款所用字体,可以遵循“文古款今”、“文正款活”的原则。
钤印是硬笔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所用印章大小应与款字及正文字的大小相协调。在传统纵写的书法作品中,名章一般盖在书写者署名的下面或者左侧,闲章又在名章之下;或者姓与名分作两印,姓在前,名在后。制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年号章、雅趣章、斋馆章等引首章,盖在正文开头的第一、二字之间的虚空处。当然了,这是最常见的盖印方法,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根据作品的形式进行调节。
名家作品欣赏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征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表》,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征明画像
文征明小楷《琴赋》,字大1.5厘米左右,74岁时作,自题:“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
文征明小楷《草堂十志》,纵23.2厘米,横28.4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盛东亮 李孟
图|盛东亮 李孟
编辑|王嘉颖
排版|王景荟
审核|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