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究9月24日至27日学校举行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共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体育和美术学科的13节课。此次活动对促进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实质性作用,同时也为我校教师搭建了展示教育教学水平的舞台。
教师风采
教师:蔡雅婧
课题:《昆明的雨》
班级:初二(4)班
蔡雅婧老师讲到:“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那一天,昆明的雨,昆明雨里缅桂花的香气,便飘进了我的心里。”
教师:陈莎莉
课题:《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班级:初二(5)班
陈莎莉老师的这节课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观察概括——探索验证——应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发现、应用知识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探索中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陈淑琦
课题:《The Human Traffic Signal》
班级:高二(3)班
陈淑琦老师的这节课为阅读新授课,旨在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区别于传统课堂,本节课为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
教师:李雪梅
课题:《向心力》
班级:高二(2)班
本节课是一节任务驱动型课。教学设计完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趣味实验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本着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理念,共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设计采取螺旋式上升结构,环环相扣,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教师:袁顺香
课题:《原电池》
班级:高二(2,4)班
袁顺香老师的这节课是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实验探究与模型建构相结合的方式,体现科学探究与模型建构的精神,通过实际教学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教师:田晶晶
课题:《鱼》
班级:初二(7)班
田晶晶老师的这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 、小组讨论法与问题驱动式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3D动画模拟、实物观察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王慧
课题:《古代日本》
班级:初三(6)班
王慧老师在课上讲到:“那些苦难的历史使得中日两国的人民在心灵上出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我们也要深刻地意识到,日本这个民族十分好学,而善于学习这一点也使他们走在世界的前端。今天的我们也要向日本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教师:邓媛园
课题:《网络改变世界》
班级:初二(3)班
邓媛园老师这节课的亮点在于以“旅游”为主题,以“我与网络”(“个人”走出去)及“网络与海南”(“游客”走进来)为主线,集中围绕“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体现”和“网络促进社会的发展”两个大的问题集中展开。
教师:杨艳波
课题:《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班级:高二分层
杨艳波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朴桂仙
课题:《如何使信息数字化》
班级:初一(4)班
朴桂仙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如何使字符、图像数字化。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机内码的生成,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计算机组成的能力。
教师:王秋实
课题:《五线谱乐理知识(二)》
班级:初二(8)班
王秋实老师的这节五线谱乐理知识课,趣味性比较强,使用试唱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整堂课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教师:张宇
课题:《花样跳绳 比赛交互绳的摇绳与进绳》
班级:初三(2)班
张宇老师的这节体育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技能教学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锻炼方法,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乐趣,在竞赛中提高运动技能,为建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奠定了良好基础。
教师:唐小清
课题:《中国古代陶瓷欣赏》
班级:高一(2)班
唐小清老师的这节美术课选取了几种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陶器和瓷器并介绍其基本知识、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落实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用丹青点缀了学生的生活,用丹青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认真听课学习的教师们
教师们课后积极研讨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源头和根本,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育成败的关键;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谁就掌握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并落实“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是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响应国家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号召的具体行动,是王宏校长引领全体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次探索,是我校的一次全面教学改革。
做尊重的教育,做智慧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此次“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展示了教师的魅力与风采,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扫码关注
文|笪方
图|朴桂仙
编辑|巫慕莹
排版|王景荟
审核|冼小燕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