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优势,推进大学附校学科一体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基础教育学科共同体。2022年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走进北师大实验小学,带来一场题为“一组唐诗,五重景象”的文学讲座。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陆炳荣,副校长李芳敏,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冼小燕携全校师生通过现场直播收看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以“一组唐诗,五重景象”为主题,聚焦课本中的五首必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康震教授从五首诗的诗眼入手,将唐代诗人的快意人生娓娓道来——王绩的淡定自若、崔颢的才思敏捷、王维的从容不迫、李白的勇往直前、白居易的持续创造,既让我们领悟到了诗歌中的自然之美,更带领我们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康震教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人生见解令人叹服。我校师生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从唐诗中找到共鸣,并化为己用,受益终身,在人生道路上留下最璀璨的光景。
学生感悟
以木铎之声,传经典之火
——听康震教授讲座有感
高一(10)班 杨丰翼
唐诗宋词,以清雅脱尘点染人间烟火。青瓷白宣,以淡雅素致绘国风画卷。康震教授通过解读《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等5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以诗眼、诗意为角度,带领我们以唐诗为基,放眼当代,以小见大,品文学之经典,不禁为之深受启发与感慨。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时间和文字在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是的,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当代之青年,听康震老师之谈,更应用心悟文化之魅,用身心传文学经典,以木铎之声,传经典之火,为之而熊熊燃烧,传承千古!
赏唐诗之美,品人生意蕴
高一(9)班 蒲柯鸣
周五下午听了康震教授的“一组唐诗,五重景象”的讲座后受益匪浅,了解到了别样的唐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已是迟暮之年的王绩,功名未就,事业未成。满眼树木秋色,晚霞遍山,牧人放牛归来,猎人满载而归。此后唐朝的寂寥愁绪便永久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在康教授的讲解下我才知晓王绩竟是这样才华出众而影响巨大。正如康教授所说“这世上总有人才华横溢却不求名利,才干出众却埋名于草芥之中”。
通过此次讲座,我认识到了唐诗中的另一面,更了解到了那一个个独一无二、有血有肉的诗人。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