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无涯,笃行致远|2021年北师大教育集团新任教师第三阶段培训圆满完成
发布者: 北师大海口附校
收藏
打印
时间: 2021/11/10 9:45:59
浏览4276次

夏去秋来,五彩缤纷的秋天已悄然而至。一转眼,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新任教师第三阶段培训也在所有新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接近了尾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建设好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助力新任教师阶段性地提升教学能力,9月至10月,我校秉承“任务驱动、注重实效”的理念,充分结合校情和北师大教育集团的培养计划,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为了促进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培养更多优秀教师,2021916日下午,我校在高中部报告厅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青蓝之约·薪火相传”师徒结对仪式。

“青蓝之约·薪火相传”师徒结对工作是我校传承优秀师德文化,促进新任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学校的悉心关怀和师父们的细心指导下,新任教师定会把滚烫的教育热情化为持久成长的动力,挑起学校发展的大梁,共同书写我校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未来!

为了加快新任教师的成长,进一步夯实新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新任教师一个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机会,学校举行了新任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每一篇教学设计,每一节录制汇报课,每一份教学反思,都见证着新任教师的点滴汗水,凝聚着新任教师的研修收获。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所有新任教师的课堂风采吧。

陈苗老师在《函数的值域》一课中通过复习旧知识的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作业的设计中考虑到了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深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素养。

陈小莉老师《M7U2 She was thinking about her cat.》的课堂,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涵盖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大环节。其中,陈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故事中词语的运用并带领学生依据图片,利用关键动词和衔接词复述故事内容。最后,陈老师以学生生活中难以忘怀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假期发生的趣事,以此迁移创作出自己的小故事。

陈燕老师在《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中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主线,分隋唐盛世、民族交融、藩镇割据三个层次,线索明确,逻辑清晰。陈老师引用材料和所设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了教学重点,明确了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丑井深老师在《函数的值域》一课中谈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抓住函数表达式的特征,寻求合适的方法,因此丑老师通过求值域系列问题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设计过程实施顺利,学生自主合作,踊跃回答问题,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邓碧云老师《自然资源概况》一节是中国地理中《中国的自然资源》这章的开篇,对之后各种资源的学习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渗透,资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因此,邓碧云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资源的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符智毅老师在《篮球运球转身》一课中充分贯彻了学、练、赛三大指标。通过课前的分组讨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构建快乐体育的效果。课堂上,符老师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比赛,将技术运用到实际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何家俊老师《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的体育精神》一课的最大特点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和怎样培养体育精神,在课堂的导入部分中运用了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奋斗的视频、学练中用了巩立姣奥运故事的案例分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何倩楠老师从“高一新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只是直观的从得失氧的角度进行判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则认为是相互独立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何老师引导学生由得失氧的形式上判断过渡到化合价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认识,再过渡到电子转移原子结构本质上的认识,问题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

洪启钰老师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在《正视发展挑战》一课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力,采取了图表数据、文字材料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生成知识、讲解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够得到锻炼,提高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李爽老师根据新课改理念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感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立足于学生的“体验”,以学法为重心,开展《当我被误会时》的课堂教学活动,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李文欣老师在《Understanding ideas: Click for a friend?》的课堂上,由课文标题中的问号引出本文的文体——论说文,论证作者关于网络交友安全的观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情,搭建脚手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与大意。

李娅妮老师在《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上注重创设读的情境,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象读等等。同时,李老师突出识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

林瑾老师以认字和朗读为重点开展《比尾巴》一课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林老师设置了多种朗读形式,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受课文的丰富有趣,并且在教学中林老师十分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注意体现朗读的层次性。

林依依老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别出心裁,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采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创设来探究描写顺序这一难点:如果你要带人参观百草园,会怎么介绍呢?

刘付慧老师在《一块奶酪》的课堂导入时用图片来谈话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刘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通过闯关的形式让学生与生字词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刘老师注意渗透一些识字方法,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汉字,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母雪薇老师在《函数的值域》一课中通过求值域系列问题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过程实施顺利,学生自主合作,踊跃回答问题,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

石妍老师采取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开展《The library is on the left of the playground》一课的教学活动。石老师通过读课文对事件排序、读课文回答问题、读课文猜测故事后续情节发展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把握。

谭志睿老师在《列夫·托尔斯泰》的课堂中充分尊重自读课文的特殊性,以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展开小组讨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谭老师在文章讲解过程中节奏清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形成了一个闭环,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探究文章,能够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有条理性。

王欣老师在《一根线的艺术》一课中通过游戏环节《你画我来猜》,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王老师在游戏环节中不知不觉激发出孩子们的绘画天赋,让孩子们产生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绘画释放情绪与压力,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绘画可以作为情绪抒发的通道,让学生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温镒源老师的教学主题为《观察、想象、联想的外化》,是二年级上册中的重、难点单元。温老师在本单元中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和讨论法,主要的教学工具是多媒体课件,三个课时都安排了学生单独个人的问答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

闻聪聪老师利用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举办的祭孔活动为《百家争鸣》一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闻老师在课堂中将学生分为儒、道、墨、法四个小组,通过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百家争鸣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吴楠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展开《10 ao ou iu 》的课堂教学。吴老师通过齐读、开火车朗读等多种形式,先让学生认清“ao ou iu”的字形,再通过“观察老师的发音口型,猜猜教师发的是哪个复韵母的音,猜对的就是教师的好朋友”的游戏,巩固知识,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于丽焦老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中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一以贯之”为总议题,并通过各个分议题的教学,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的理解,在议、思、写的过程中,形成对议题的独立理解与思考,从而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张田老师《Unit 1 Its red!》一课中积极展开各类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好小组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不仅如此,课堂上部分同学能够将课文背诵下来,在分角色表演时可以脱稿将课文演绎出来,同时演绎的时候,也注意模仿原文的语音语调,课堂生动有趣。

周薇薇老师《Family matters Developing ideas Just a brother》一课旨在鼓励学生进行观点输出,集中于检验学生从语篇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且有效输出的能力。因此,周老师本堂课着重于让学生了解新闻特写的结构与阅读方式,复述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家人之间关爱和互助的重要性。

此次北师大教育集团的培训既立足于新任教师当下的需求,又面向新任教师未来发展的需要。新任教师们精心备课,各显神通,展现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教学素养,获得了专业发展的持续潜能和动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相信北师海附的新任教师们能继承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去做扎根的教育、有爱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永不知足,再度扬帆。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

2021116

 

END

图文|洪启钰 林依依 冼小燕 全体参训教师

编辑|王嘉颖

排版|农佳琪

审核|葛薇

  评论